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稳主阵地
-----基础教学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育教学总结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和切实可行的实践举措,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都作出了精辟的阐述。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意见》,结合我院实际,基础教学部在坚持原有对传统文化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和讲座报告,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推荐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等多项活动。
一、课堂教育教学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主渠道
我校始终坚持“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这一理念。一直以来,基础教学部以《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课打头阵,将扩展大学生人文知识和文化水平,孕育和升华大学生人文精神作为教学的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近年来,为了更好的传承和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基础教学部教师进一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育教学纳入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等社会科学学科课程中,把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贯穿到课堂,使学生们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力求将现代意识和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培养既具有现代精神,又富有中华优秀传统的“现代人”。


二、多种形式的选修课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增添动力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在学校的领导下,按照学校教务处的统一安排,基础教学部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素质课程供学生选修。如黄体锐老师的《河南古代书院发展图谱及文化阐释十讲》,立足河南的四大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紫云书院、花洲书院增强学生对中原地区文化的兴趣,提升了解河南,热爱中原的热情;陈湘辉教师《和诗以歌——当古典诗词遇上现代歌唱艺术》,将古代经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结合,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和现代音乐的欣赏水平。与此同时,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的老师们在课上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的同时,课下积极推荐学生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让学生更多地诵读古代浅近的优秀诗文和诵读历史上优秀人物故事,把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与继承、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坚持以经典文化故事教育、中华经典美文诵读为载体,把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


三、扎实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等文化传承活动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民族文化精髓。基础教学部秉承这一理念,扎实开展各项文化传承活动。2018年6月,基础教学部组织开展“弘扬传统文化 铸就新的辉煌”主题征文活动;2018年9月,基础教学部组织学生进行河南省第2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2018年11月,基础教学部主办“书香溢校园 美文伴我行”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比赛。通过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承活动,使广大青少年了解、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始终占据重要位置。我们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教学全过程,通过学科渗透、课堂引导、课余活动得以全面展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坚持现有的教育途径,并积极探索新的教育形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继承做出努力。


基础教学部
2019.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