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课程研讨会记录
时间:2013年3月19日下午15:30
地点:图书馆办公楼二楼会议厅
出席领导:郭改英书记、姚勇院长、赵玉奇院长
主持人:袁宜芝
参会人员:袁宜芝、徐咏东、黄振中、朱明悦、王成、周燕、任娟、马伟强、陈跃兵、刘治选、于红霞、王勇、李留格、叶青玉、孙淑香、张虎、邓艳丽、史菊梅、黄绿欣、张振华、黄体锐、肖斌、刘钊、朱立、毛媛媛、常露露
记录人:毛媛媛、常露露
会议内容:
一、 史菊梅介绍《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课程》的内容
1.人文素质修养课程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的依据。
2.课程内容概述,分为四个模块。
(1)口语表达
(2)应用文写作
(3)文学鉴赏
(4)国文经典诵读
二、发言记录
(一)肖斌主任发言
肖主任认为极有必要在学院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课程,并将“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特色的途径之一。他提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995年,原国家教委就开始倡导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并将之视为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的举措。1998年,教育部又推出了加强高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新举措,即在北京成立了“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随后,又在一些普通高校设立了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同时,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如季羡林、周之良等人也积极地呼吁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2012年4月,在高等学校文化育人研讨会暨第五次文化素养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在谈到高校要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实现文化育人时曾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战线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文化素质教育要在人才培养的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上狠下功夫,积极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的培养模式。”他同时要求高等学校建设高水平的文化素质教育通选课,加强大学生文化建设,切实履行文化传承创新职责,以加强基地建设为重点,探索文化素质教育运行的有效机制。
最后,肖斌主任也提出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实用性,如何在课程建设中将人文素养纳入到专业能力素质教育中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黄绿欣书记发言
黄书记主要针对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提了几点自己的看法。首先,她认为学生在求学阶段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但可以帮助他们克服与人交流之间的障碍,也可以帮助他们在求职面试时发挥良好的状态,获得更多的机会;经典文化是“根”文化,学习中国经典国学文化,不但可以体现出专业主体地位,更能够帮助学生健全人格,提升整体素质能力;我院正在申请创建国家级语言文字示范院校,开设“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课程”为我院的成功申请创造条件,提供了保障。
(三)徐咏东主任发言
徐主任认为,工科学生提高人文素养是很有必要的。然而,他同时也指出“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课程的设置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四个模块中,“口语表达”、“应用文写作”和“国学经典诵读”三个模块实用性强,适合项目教学法,而“文学鉴赏”模块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鉴赏性大于实用性,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显得太过生硬。
(四)黄振中主任发言
黄主任针对学院现在的学生状况,指出高职院校,尤其是以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较低,开设人文素养课程极为必要,且需要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五)朱明悦主任发言
朱主任首先肯定了语文教研室对教学改革的尝试,对这次“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课程研讨会”的召开表示支持和赞赏,认为“大学生人文素养课程”的立意很好,切合当今教育发展改革的潮流和趋势,提高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经典文化。
其次,朱主任指出课程与专业如何更好地结合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的问题。他认为“口语表达”、“应用文写作”、“文学鉴赏”三个模块设置很合理,“国学经典诵读”可以作为“文学鉴赏”模块的内容之一。
最后他提出设置第四个模块为“艺术欣赏”,将人文素质修养培养的范畴扩大到文学、音乐、绘画、书法、摄影等各个领域。
(六)郭改英书记发言
郭书记首先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肯定,认为这是一个各专业课程之间交流的有效途径,希望在全院范围内多多开展。
郭书记对大学生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进一步的重申,认为当代的大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专业教育,忽视基础教育的情况。
郭书记认为:“人文”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经典文化,这些经典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学院有义务也有责任帮助学生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郭书记指出: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教育学科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
最后,郭书记对课程规划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扩大“文学鉴赏”模块内容覆盖范围,延伸至其他艺术形式领域,如有条件,可以开设第二课堂选修课,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她还表示,课程开设要多征求学院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课程如何设置需要多方面的协商,其目的是设立适合我们学院自身特色的课程。
(七)姚勇院长发言
姚院长首先也对语文教研室发起研讨会的行为表示赞赏,认为研讨的议题很有意义,立意准,能够把握了时代的脉搏,站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高度看待当前的高职教育。
接下来,姚院长针对本次研讨会关于如何开设“大学生人文素养课程”的议题,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发言,内容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1.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与加强发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中国职业教育一直存在误区,这一误区就是职业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会一技之长的教育,这在低层次的教育发展阶段是合适的。但是,当今社会发展如此之快,知识与技术的更新如此之迅速,再继续单一地发展专业技术教育就显得太过功利和片面了,这很容易导致学生素质能力的缺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学院在过去的职业教育方面也存在此误区,太过重视“实用”、“够用”原则,这不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它拥有完整的体系,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他还举例指出,瑞士的某知名商学院,将本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定位为艺术专业,这一定位非常耐人寻味。技术如何与艺术相结合,是我们职业教育者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人文素养是通过学习人文学科而达到的素养,我们的目标是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如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人文素养课程改革需要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进行。
如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人文素养课程改革需要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进行,需要综合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等多方面因素。
人文素养教育内容的范围要进一步扩充。
比如,在“美文欣赏”环节可以增加些科普美文,不要把美文的范围局限于一种模式内;多增加些常识性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获得多方面的知识;选取延伸阅读视角,多推荐好书给学生阅读。
3.改进人文素养教育的考核方法,增加过程评价形式,考核方式要多样化。
(八)赵玉奇院长发言
赵院长也肯定了本次研讨会召开的意义,指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极有必要,但需要进一步扩大人文素质教育的范畴和领域。
赵院长指出:这一课程的开展需要制度建设的保障,同时课程的开设需要各方面的相互配合,要克服目前我院在课程设置及内容安排上的一些缺陷,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
学院领导十分重视研讨会,郭改英书记、姚勇院长、赵玉奇院长参加了研讨会,并做了重要指示。